半岛体育 分类>>

走马都市圈 “郑州都市圈”提速运转

2025-07-21 20:33:28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半岛,半岛体育,半岛体育app,半岛官网,半岛电竞,半岛真人,半岛棋牌,半岛体育官网注册,半岛体育官方app下载,半岛体育官方注册网址,半岛体育平台官网注册链接,半岛体育app下载,半岛体育怎么样,半岛体育官网,半岛体育登录入口,半岛体育官方网站,半岛最新入口,半岛下注,半岛投注

走马都市圈 “郑州都市圈”提速运转

  郑焦城际铁路,成为助推城市转型发展的提速器。2025年6月26日,郑焦城际铁路迎来开通运营十周年。这条全长77.8公里的城际铁路,让两地间成为最快33分钟车程的“史上最近”,不仅成为焦作这座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城市转型旅游城市的关键助推器,也在中原大地镌刻下城市转型发展的历史印记。如今,越来越多的焦作市民选择乘坐城际列车前往郑州工作、学习、购物,郑州及周边城市的居民也乘坐列车前往焦作旅游休闲。大量客流涌入,不仅带动焦作餐饮、住宿、零售等服务业繁荣发展,催生新的商业业态层出不穷,为都市商业注入澎湃动能。

  依托“空中丝路”的强劲引擎,郑州正加速建设通达全球的“空中经济走廊”,为都市圈链接世界打开高速通道。都市圈高速公路环线建设也如火如荼,旨在构建更加高效顺畅的区域高速公路网络,国省干线公路提档升级工程全面推进,“瓶颈路”“断头路”加速打通,为市域间、城乡间经济要素的自由流动铺就坦途。郑州智慧公交系统、自动驾驶示范应用等项目的探索实践,让5G、大数据更好赋能交通管理,为未来交通形态描绘崭新图景。交通网络的完善,让跨城就业、求学、就医、休闲旅游变得触手可及,都市圈内优质资源的共享壁垒被不断打破,“同城生活圈”的幸福感日益真切。

  生态好不好,鸟儿用翅膀来投票。数据显示,随着沿黄生态带生态环境的日益改善,郑州黄河湿地的鸟类目前已增至283种,比5年前增加50%以上。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有13种。2024年5月,黄河惠济区段成功入选“河南省2023年度省级美丽幸福黄河”。马渡观河广场曾是一片违章建筑,如今已成为市民的观景台,极目远眺,黄河奔涌向前,两岸林木挺拔;绵延约6公里的多彩林荫大道,紫荆、云杉、娜塔栎四季缤纷;由6米宽骑行道和3米宽步道组成的黄河国家绿道,可承办自行车或马拉松赛事。

  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郑州都市圈“1+5”城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全省占比51.5%,规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全省占比57.4%,堪称全省制造业发展的核心区和火车头。当年,郑州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5%,增速居都市圈城市第2位,七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总规模达到1.75万亿元。其中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规模突破8000亿元,汽车产量首次突破100万辆,迈入全国第一方阵;规上工业企业数量首次突破3000家,达到3050家,“专精特新”企业数量3年倍增至1129家,在都市圈城市中高高昂起了“龙头”。

  更令人欣喜的是,未来产业协同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围绕全省“7+28+N”产业链群和郑州市20条重点产业链,相关部门重点布局人形机器人、人工智能、氢能、低空经济等15条未来产业新赛道,实施技术创新策源、产业主体培育、场景应用牵引、产业链群集聚、产业生态优化五大工程,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郑州城市群、郑汴洛濮氢走廊加快建设,制氢—储氢—加氢—燃料电池—关键装备及零部件—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已初步成型,城市群累计推广燃料电池汽车2588辆,累计用氢运行里程超过6400万公里,建成加氢站40座。

  2024年11月,中牟新区正式挂牌。作为全省首个省级新区,中牟新区肩负着郑开同城化发展先行区使命。中牟新区以实际行动,在产业、交通、政务、文旅等方面推动郑开同城化和郑州都市圈建设,让“同城化”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力量。中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布局了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智能网联、零碳、汽车后市场等4个专业园区,拥有郑州日产、红宇专汽、郑州东工等7家整车企业以及青山变速器、郑州飞龙汽车等400余家汽车零部件企业。

  立足服务郑开同城发展,18条政策措施不仅包括产业要素、基础设施等政策倾斜,市财政还将连续三年每年拿出5亿元,支持新区发展。除了“点”上的着重发力,同城发展在“面”上也正全面开花。我市组织郑州航空港区、经开区、高新区、中牟新区分别与开封尉氏县、祥符区、兰考县、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签订对口合作协议;同时谋划推进复合型黄河生态廊道、郑开(兰)特别合作区等10余项公共服务同城化事项;自贸区郑州片区、开封片区实现涉企行政审批服务事项跨区通办,郑开(兰)间交通优化、轨道建设等一批重大便民事项及标志性项目落地实施;郑开籍ETC小型客车郑开兰高速间免费通行;郑开旅游年票成功发行,两年来已售出17万余张。同城化社会认同感正不断增强。

  郑州市将把握区域协同发展大局,发挥好中心城市引领作用,加快构建组团式、网络化的现代化都市圈,大力提升综合实力和区域影响力。强化核心引擎功能,切实担当好郑州都市圈发展龙头的作用,全面增强高端要素集聚、科技创新策源、现代产业引领、综合服务供给等功能,持续提升自身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承载力,统筹“强核、固圈、领群”,加快郑洛协同、郑开同城、郑许一体化发展,在规划衔接、交通互联、产业协同、公共服务共享等方面探索新路径、形成新示范,构建完善“主副协同、区域统筹、圈层一体”的发展格局。

  在统筹推进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方面,将加强交通互联互通,加快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高速公路为支撑、国省干线公路为依托的现代化交通网络,打造“一小时通勤圈”,让都市圈的居民便捷地来郑州看演出、逛展览,让郑州的市民轻松地去周边度假休闲。同时坚持“优势互补、错位发展、链式配套”发展理念,围绕汽车、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优势产业,郑州市将加强分工协同、梯次培育,与都市圈城市合力做强先进制造业集群;发挥“双自联动”优势,协同打造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