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体育 bandaotiyu 分类>>
为什么中国零售消费不会复制90年代的日本
半岛体育- 半岛体育官方网站- 百家乐棋牌返水最高平台 2025最新
比如鲜奶的保质期 15 天时间,在日本,产地到消费地可能需要两天时间,导致它的损耗更少。但在中国,如果你按 15 天算的话,从产地到加工工厂、再送到门店销售,可能这 15 天就有三四天的损耗了,真的再到了门店销售,损耗率是更高的,中途的物流成本也说明更高,最后导致中国的鲜奶价格更贵。反过来也能说明中日之间真正的不同在哪里,不是说单纯看就是这个运营或者是某一个点,而是从根本的体系来看整个社会的流通损耗在哪里。
东子:日本在 2, 000 年左右,品类杀手的趋势非常强。日本人最开始学美国人做药妆店,但是发现学美国的人都挂了,所以开始研究自己的药妆店的模式。当时模仿美国药妆店的前提是当年美国的药妆店不断变大,因为有了一个药妆之后,消费者希望来了之后一站式购物,所以说出现了combination store 这个概念。因此日本有一批药妆店的创始人就按美国的业态的大小在日本做药妆店,但后来发现事情并不是这么简单,要基于消费者本土的需求、品类的丰富性决定店铺大小,后来做了很多调整。
比如日本北海道有一个便利店叫Seicomart,是日本排第四名的便利店,虽然相比全家、 711 、罗森要小很多,但它是直营就有 2, 000 多家店,很大的一个优点就是它在北海道有奶源产地,从 80 年代就开始去买奶源的产能,做成一系列的自有品牌。从最简单的奶开始,到冰淇淋、奶酪、酸奶、蛋糕,但价格卖的只有品牌方的一半。这时候它就把一个原本无法差异化的品,通过零售角度的产品开发做成了一个可以差异化的品,之后甚至做品牌方的事了。